IT运维能力的关键指标包括:故障处理时间、系统可用性、问题解决率、变更管理效率、容量规划准确性、安全漏洞修复速度、备份和恢复能力、SLA达成率、用户满意度等。
这些指标能够评估运维团队的响应能力、稳定性、效率和安全性,帮助提升系统稳定性、降低故障率、提高用户满意度,从而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评估IT运维能力的关键指标:
1. 可用性:衡量IT系统、网络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和可提供服务的能力。可用性指标包括系统的故障时间、故障恢复时间和系统操作的连续性。
2. 安全性:评估IT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安全、身份验证、漏洞管理和网络防护等方面。
3. 故障管理:衡量IT运维团队对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和解决能力。指标包括故障处理时长、故障频率和故障解决率等。
4. 容量规划:评估IT系统和网络的容量规划能力,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指标包括***利用率、响应时间和系统吞吐量等。
5. 变更管理:衡量IT运维团队对系统和网络变更的规划、实施和控制能力。指标包括变更成功率、变更影响范围和变更回滚时间等。
6. 成本管理:评估IT运维活动的成本效益和***利用情况。包括IT运维的维护成本、设备利用率和***优化等指标。
7. 服务水平协议(SLA)达成率:衡量IT运维团队按照SLA要求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响应时间和问题解决准时率等指标。
8. 自动化程度:评估IT运维团队***用自动化工具和流程的程度,提高效率和降低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9. 用户满意度:衡量IT运维服务对用户的满意度,通过用户反馈、调查和评估等方式获取。
以上指标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IT 运维管理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管理内容:
1.设备管理: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操作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2.应用/服务管理:对各种应用支持软件如数据库、中间件、群件以及各种通用或特定服 务的监控管理,如邮件系统、DNS、Web 等的监控与管理; 3·数据/存储/容灾管理:对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备份和恢复; 4·业务管理:包含对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与管理,对于业务的管理, 主要关注该业务系统的 C***(关键成功因素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和KPI(关键绩效指 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5·目录/内容管理:该部分主要对于企业需要统一发布或因人定制的内容管理和对公共信息的管理; 6·***资产管理:管理企业中各 IT 系统的***资产情况,这些***资产可以是物理存在 的,也可以是逻辑存在的,并能够与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数据交互; 7·信息安全管理:目前信息安全管理主要依据的国际标准是 ISO17799,该标准涵盖了信 息安全管理的十大控制方面,36 个控制目标和 127 种控制方式,如企业安全组织方式、资产 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营安全、访问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等; 8·日常工作管理:该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 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手段.
内容一体化: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是分散式、粗放式管理,各单位、部门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承担相对独立的内部管理职能。管理的内容、要求缺乏统一标准,发展水平不均衡,项目建设,数据共享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缺位,不到位现象不可避免。
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将多个管理体系经过有机整合,按照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在全面梳理各方面内容和要素的基础上,对各个管理点进行共性抽取、差异分析和整合归类,确保整合后的管理体系覆盖IT运维管理的每个环节,管理内容明确,管理标准统一,便于组织实施。